HD Pentax DA 55-300mm f/4.5-6.3ED PLM WR RE

自從服役10年的DA18-270mm在四國小豆島故障之後,勢必重新尋找一支輕便的長焦旅遊鏡,在多方比較後,購入CP值超高的HD DA 55-300mm F4.5-6.3ED PLM WR RE,從這一長串的鏡頭名稱可以看出新世代鏡頭特性:涵蓋中長焦到超長焦的等效84.5mm-460mm焦段,可摺疊RE鏡身最短只有8.9cm,輕量化442g,非常便於旅遊攜帶,俗話說:願意帶出門的鏡頭才是好鏡頭,但是這支鏡頭的優點其實深藏不露,為Pentax首支PLM(Pulse Motor)脈衝馬達(又稱步進馬達)鏡頭,對焦速度勝過SDM超音波馬達,更不用說DC馬達與機身馬達了,平滑無聲又一次到位的對焦體驗絕對打破你對P家的既有印象.
HD DA 55-300mm F4.5-6.3ED PLM WR RE也搭載電磁光圈(9片圓形光圈),為全新11群14枚的鏡組結構設計(含1片特殊低分散ED),其他諸如WE防滴結構、Quick Shift、HD鍍膜都是標配,最近對焦距離只有95cm,最大放大率為0.3X,完勝DA★300mm f/4.
與DA18-270mm相較少了18-54mm,但多了271-300mm的焦段,該如何補足廣角端呢?例如DA12-24mm或DA18-55mm都是好選項,甚至是GR3,幸好我出國旅遊早已習慣攜帶兩機兩鏡,就由K-1搭配全片幅鏡頭即可.HD DA 55-300mm F4.5-6.3ED PLM WR RE著重於中長焦,300mm端的自動對焦速度、準度與畫質都完勝DA18-270mm的望遠端.
border=

Pentax K-1 + smc DA 70mm f/2.4 LE 全片幅FF模式實拍

由於FA77mm/f1.8 LE的二公主光環遠勝DA70mm/f2.4 LE,也使DA70mm裝在Pentax K-1上的評論屈指可數,事實上在DA Limited餅乾鏡群之中,DA70mm是唯一真正可用FF全片幅模式拍攝的鏡頭,雖然最大光圈只有f2.4,但全開光圈就是可用光圈,也沒有FA77mm的紫邊問題,重量130g還不到FA77 270g的一半,兩者最近對焦距離同樣是70cm,在Pentax K-1的全片幅感光元件下,散景感受更加明顯,帶出門倍感輕鬆,Limited Silver的純銀高顏值絕對吸睛.
border=

虛實之間最美好的距離 Pentax K-1 + A50mm/f1.2 Special

自從1984年Pentax推出A50mm/f1.2之後,迄今仍是唯一具備A檔連動機身自動曝光的f1.2超大光圈鏡頭,只在2000年為了LX2000追加Special銀色七寶燒的限量版本.過去在底片時代,最高感光度為ISO3200,為了提高夜間拍攝的快門速度,只能從加大光圈著手,然而最大光圈增加一級,鏡頭價格卻不止翻倍,究竟值不值得呢?
隨著數位機身甚至手機攝影的突飛猛進,想要在低光源環境下拍攝清晰的照片已是輕而易舉,f1.2超大光圈鏡頭還能如何運用? 回歸光學本質,虛實之間的變化與設計仍要從對焦距離與光圈值著手,清晰的畫面是實境,模糊的散景是意境,超大光圈的空間成像是很難用軟體模擬的,所以每次帶這支A50mm/f1.2 Special出門總會刻意轉到f1.2,享受K-1觀景窗裡的全開光圈快感,慢慢轉動對焦環,導演對焦點由遠而近,前後散景也如夢似幻的化開,就在按下快門的瞬間,what you see is what you get,此時的畫質,準焦,色散都不再重要,你會發現熟悉的景物竟然充滿想像,當然,著重機會快門的旅遊攝影並不適用.


PK全片幅24mm旅遊鏡: Sigma 24-60, Pentax 24-90, Tamron 24-135, Tokina 24-200

手上屈指可數的副廠鏡,都是為了彌補Pentax原廠鏡之不足而購入,重點是稀少與性價比,看看這四支PK接環全片幅24mm變焦鏡的鍍膜顏色,真是各有千秋啊。
出門旅遊著重機會快門,先求有再求好,一鏡到底才是王道,當進無可進時,你需要望遠端,退無可退時則要靠廣角端,於是從24mm起跳的廣角變焦鏡已取代傳統28mm的準廣角而成為主流,從對角線75.4度擴大到84.1度,9度的視角差別其實很大,鏡頭的光學設計也更為複雜,怎樣找到一個平衡點來滿足攝影者的需求,畫質?價格?重量?都在考驗著各鏡頭廠商的智慧。本文已先排除各家必爭的恆定大光圈24-70/f2.8標準變焦鏡,以重量體積而言並非旅遊首選。




Pentax K-1 + smc F 1.7X AF ADAPTER + DA★300mm/f4

雖然smc F 1.7X AF Adapter是紅標F鏡時代1987年的產物,當時推出的目的是為了迎接機身螺絲AF自動對焦時代的來臨,能把幾乎既存MF的A鏡都變成AF,很神奇吧!
令人驚訝的是經過30年,這支1.7倍的轉接鏡仍然很好用:在機身資訊能夠顯示正確的光圈值(減少1.5級進光量之後的光圈值),連動AE開放光圈自動測光,優秀的6枚4群光學結構,對焦快速(前提是先大致手動對焦,再靠它完成自動對焦),而且重量只有135g.
雙十節的機隊飛越市區與雷虎小組衝場就靠DA★300mm/f4裝上smc F 1.7X AF ADAPTER來擔綱了,畢竟這是我最長的AF焦段組合,輕便的510mm/f6.7,開啟K-1電源,先選擇機身防手震SR的焦段,最接近510mm的選項是500mm,就全程手持拍攝囉,只是距離太遠,從象山拍實在太小了.


Pentax K-1 + REAR CONVERTER-A 2X-S + smc F 1.7X AF ADAPTER + DA★300mm/f4

簡單的算術:300mm X 2 X 1.7 = 1020mm.
雙十節上午的天氣還不錯,突發奇想,如果把防潮箱角落的加倍鏡通通裝在DA★300mm後面,會拍出什麼結果?就揹上象山頂去拍大國旗吧.
原本把smc F 1.7X AF ADAPTER裝在任何鏡頭後面都能以機身螺絲自動對焦,搭配K-1裝在DA★300mm/f4後面,焦段變成510mm/f6.7,此時K-1的資訊窗會顯示正確光圈值.但多加一個REAR CONVERTER-A 2X-S之後,自動測光沒問題,光圈值仍顯示f6.7,須自行乘以2計算,所以1020mm的最大光圈變成f13.4,因為光圈太小也使F 1.7X AF ADAPTER拉風箱,失去AF特異功能.只能手動對焦囉.
開啟K-1電源,可以自行選擇機身防手震SR的焦段,最接近1020mm的選項是1000mm,問題來了,在單腳架上是否應該開啟SR呢,如果開啟SR,快門可以達到1/200s;關閉SR,則須回到1/1000s的安全快門.正確答案是必須關閉SR. 以筆者的標準,這個1020mm組合的畫質降低甚多,而且手動對焦難度很高,只算留下一個測試紀錄與經驗囉.


Pentax K-1 + smc FA 77mm f/1.8 Limited 解放二公主(Firmware V1.54 Updated)

底片機時代,Pentax的FA★85mm f/1.4與FA77二公主可說是兩顆當家人像鏡,各有一群擁護者,兩顆鏡頭在全開光圈下,FA77因為光圈較小而感覺成像更銳利,可能會把人拍得太"清楚"反而不討喜,以往在APS-C數位機身上只能多退幾步才能把半身人像放進觀景窗內,直到K-1才回復了人像鏡的最佳視角,無庸置疑全開光圈就是可用光圈,但是高光下的紫邊仍難以隱藏,那就接受它或是縮光圈吧,在f5.6的立體感十足.喜歡二公主的內建伸縮鋁合金遮光罩,握在手中的公主質感應該會讓人小心呵護吧.首次用來拍攝Taipei 101的跨年煙火與燈光秀,小巧的鏡身足堪大任,18道海膽針尖星芒令人驚豔.

2021/4/15為了迎接HD三公主的上市,Pentax發布了主要機身(K-1/K-1II/K-3/K-3II/KP/K-70)的韌體更新,也涵蓋了smc三公主的自動對焦優化,感覺K-1更新之後,這支FA77 LE光圈全開f1.8的高光紫邊似乎稍有減少,最佳MTF f5.6則更有空間感,真是意外的好消息.


樂在其中的秘密:新世代 Pentax K-3 Mark III 測評

近年來手機內建的相機可說是進步神速,多鏡頭模組方興未艾,不可諱言,用手機拍照可說是『得來速』的極致,只要在螢幕上輕輕一點,就是一張曝光正確,色彩鮮明的美圖,連加減光都免了,而且隨拍隨傳,立即分享。或許這也是帶動無反相機攻城掠地,單眼相機急速萎縮的原因,雖然對於手機畫質不滿意,想要更上層樓,卻已經養成習慣,只會用螢幕上呈現的影像來擷取畫面,不禁要問,光學觀景窗還有存在的必要嗎?但從K-3 Mark III的逆勢推出,我看見Pentax的擇善固執,與其隨波逐流從頭開發無反相機市場,不如回歸攝影本質,讓大家看見「直覺與想像」,你喜歡用眼睛直接和被攝物相互交流,還是盯著幾百萬點的電子像素?


Pentax K-1 + smc F 50mm f/1.4

紅標F 50mm/f1.4一直是Pentax的傳奇標頭,自從1989年推出迄今已超過30年,光學設計只是簡單的變形對稱雙高斯6群7枚,所以很少聽說有霧化變質的災情,拜F鏡塑料鏡身之賜,重量只有230g,畫質卻能達到MTF4.6的高分,與K-1搭配的結果令人滿意,一機一鏡出門可說是毫無負擔,所見即所得,拍攝主題非常廣泛。毫無疑問,開放光圈f1.4就是可用光圈,如果將HyP程式線設定為MTF優先,光圈會優先指定f4,如果設為動態或散景優先,則會預設在f2。在全片幅的感光元件下,45cm的最近對焦距離對於散景的影響其實遠超過大光圈的效果,但是f1.4的近距離景深很淺,的確需要K-1優秀的光學觀景窗來輔助確認,自動對焦完成後,只要極輕微的手持移動都會造成跑焦,需要多加練習。
公賣局的紅標米酒越陳越香,這顆紅標F鏡則是越夜越美麗,在街頭巷尾捕捉微光的喜悅真是讓人愛不釋手。


Pentax K-1 + smc FA 24-90mm f/3.5-4.5 AL [IF]

自從以K-1為攝影主力之後,一直想找一支適合的24mm旅遊鏡,HD DFA 24-70mm f/2.8雖然畫質很好,但重量和體積都不適合旅遊或登山,忽然想起多年前賣掉的FA 24-90mm,就上日雅去找回來,畢竟這是2001年機皇MZ-S搭配的套鏡,重量只有355g,最近對焦距離為50cm,行程短而且是IF內對焦,所以AF的速度很快,鏡組為11群13枚架構,其中包含模造非球面鏡、複合非球面鏡和異常低分散鏡片,整體而言少見霧化變質的狀況,容易垂頭是最大缺點,但輕巧又好用的焦段實在讓人無法抗拒,24mm是旅遊攝影必備,K-1讓這顆鏡頭重生了,成為我在印度旅遊的最佳良伴,把P模式的程式線設定為MTF優先,廣角端會縮光圈到f6.3,望遠端則是f7.1,反正風景攝影不需要大光圈,只要控制好焦段與對焦距離,也能達成特寫所需的散景,這顆老鏡的發色很有Pentax的味道,綠色和紫色生動自然,但畢竟是底片時代的產物,解析度無法與現代鏡頭相比,影像卻多了幾分溫潤感.現在中古價格很划算,絕對是物超所值啊.


Pentax K-1 + smc FA 31mm f/1.8 Limited 解放小公主

之前寫FA31測評時,曾說它搖身一變,成為46.5mm的標準鏡,這麼多年來在APS-c機身上真是委屈小公主了,事實上2001年所推出的FA31是市場上唯一的31mm定焦鏡,原本就是一支介於28mm和35mm中間的小廣角,雖然重量、體積與售價都是三公主中的第一名,但我會說絕對物有所值,在K-1的加持下,FA31是一支用途最廣,也是最能展現空氣感的LE鏡.
FA31最佳立體感與散景不只出現於高畫質的全開光圈,而是隨著對焦距離的變化,發生在F1.8到F8之間的各級光圈,所以我會多方嘗試各級光圈所帶來的不同感受,帶著小公主出門,你會發現用「腳」變焦的美好,因為根本捨不得換鏡頭啊~


Pentax K-1 + smc A★85mm f/1.4

這是我收藏中唯一的綠星,也是Photodo MTF測試中,Pentax A鏡群獲得4.6最高分的鏡頭,1984年,正是Pentax享受SLR銷售突破千萬台成果之黃金年代,隨著superA的上市,鏡頭接環開始有了電子接點,光圈環的A檔使機身可以直接控制光圈,革命性的演進促使Pentax在1984年一年內就推出27支新A鏡,其中7支更掛上了綠星,代表著頂級光學素質,個人覺得其中用途最廣泛,最具代表性的就是85mm/f1.4,時至今日仍無可取代,開放光圈f1.4絕對是工作光圈,發色濃郁,散景有油畫感,在f2.0至f2.8時,色彩過渡自然,立體感極佳,f4就達到最佳MTF.

可惜在APS-C的數位機身上變成等同127.5mm的短望遠,也浪費了周邊的光學成像,直到K-1上市才解放了這支夢幻銘鏡,手動對焦阻尼適中,準焦時機身可立即回應,最近對焦距離為85cm,搭配5級防手震可以滿足各種曝光條件,讓我總是不自覺的以f1.4拍攝...

光學觀景窗才是直覺攝影的靈魂 Pentax K-3 Mark III

轉眼成為Pentax用戶已經超過30年了,與其說我跟Pentax志同道合,不如說我更享受拍照過程中所帶給我的樂趣。


Pentax K-1 + Revuenon 55mm f/1.2

相較於普遍的50mm f1.4標準鏡,光圈f1.2的鏡頭由於產量少,價格硬是比前者高出3倍以上,K-1上市之後更是水漲船高,慶幸自己幾年前沒有把這顆Revuenon 55mm/f1.2賣掉,在Pentax K-1上究竟表現如何呢?看著明亮的大眼睛,如果想全開光圈,就找個陰雨天來演繹情境吧.當焦距越近,散景越狂妄,f1.2就請忽略銳利度與CA色散吧,就像在酒窖發現曾被遺忘的一瓶老酒,雖然陌生,一口喝下卻有著絕版的回甘後勁...
鏡頭規格Spec.請點擊此處

PK接環的全手動老鏡,最能體會慢慢拍照的樂趣,光圈/快門/ISO/對焦都必須自行掌控,在K-1使用步驟如下:
先在Menu C選項中開啟可使用光圈環,
1.裝上鏡頭,K-1會要求輸入焦距,以便計算防手震係數,
2.將相機轉到M mode,
3.設定ISO,
4.針對拍攝主題與預期景深轉動光圈環設定光圈,
5.決定曝光補償(加減光),
6.轉動對焦環對焦(可參考鏡頭上的景深表尺),
7.構圖完成後按下小綠紐測光,
8.最後按下快門完成拍攝.
是不是很有成就感呢?

HD Pentax DFA★85mm f/1.4 ED SDM AW 實拍測試

2020年是令Pentax fans振奮的一年,全新數位改版的P家人像鏡皇DFA★85mm f/1.4可說是千呼萬喚始出來,之前暱稱杯子的FA★85mm f/1.4竟已屹立28年才等到接班人,連同1984年風光上市的綠星A★85mm f/1.4,這三代同堂的畫面真是令人感動啊!

HD Pentax DA Fish-eye 10-17mm f/3.5-4.5 ED 實拍測試

2019年7月,Pentax再度以更新鍍膜的方式推出新鏡,用新一代HD鍍膜取代smc,並加入新鏡系列的外觀設計,這顆HD PENTAX-DA FISH-EYE10-17mmF3.5-4.5ED與2006年推出的smc版本究竟有何不同?
border=

Pentax K-1 + smc F 17-28mm f/3.5-4.5 Fish-eye Zoom

這支短小輕便的魚眼變焦鏡是1995年F鏡自動對焦底片機時代的產物,當時各廠家的Fish-eye鏡頭只有定焦鏡,Pentax首創變焦魚眼鏡頭,規格如下:
視角(FF): 180度(17mm) to 90度(28mm)
構成: 7群9枚
光圈葉片: 6枚
最小光圈: 22-32
最短攝距: 45cm
最大放大率: 0.07x
尺寸: 65mm × 61mm(長)
重量: 255g

底片時代用魚眼拍攝的張數屈指可數,早就被我冰在防潮箱角落了,數位時代雖然來臨,在APS-C封印下的視角真的很難用,倒是鏡頭蓋常被我帶出門,因為套在DA21上剛剛好,Pentax K-1意外地讓這支老鏡復活,解除封印,但魚眼的變形效果畢竟只適用於特殊場景,趁著陽光測試一下回到FF的感覺.


Pentax K-1 + GOLD smc 50mm f/1.2 Special

這顆閃亮的smc Pentax 50mm f1.2 Gold在防潮箱沉睡多年,也該出門曬曬太陽了,就讓K-1代替LX來擦亮眼睛吧~以M模式與小綠紐測光,加上K-1的MF對焦輔助與防手震,在LV實時顯示仍可高角度拍攝,這顆1981年生產的鏡頭再次重生,老鏡雖已近40歲,但全開光圈下的散景油潤,感覺K鏡的表現仍不輸A鏡....

全球限量300套的24K鍍金鏡頭與正常後期版的smc 50mm f1.2在光學結構上完全相同,除了外觀黃金色澤與對焦環貼上鱷魚皮飾之外有何差別呢? 對了,就是重量,正常版385公克,24K黃金版則是498公克(不含前後蓋),拿在手中感覺很沉,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黃金重量嗎?



HD Pentax FA 35mm f/2 實拍測試

鏡頭的光學設計常隨著時代而持續演進,舉例而言,50mm的標準鏡頭,紅標F50/1.4採用變形對稱雙高斯6群7枚設計,重量230克,拿下Photodo MTF4.6的高分,在1989年可謂登峰造極;但2018年的DFA*50/1.4則用到9群15枚,搭配大量現代的AL/ED鏡片與SDM驅動,重達910克,無庸置疑新鏡成像更好,但消費者會選擇FA50以求輕便,還是高價的DFA*50以求畫質,就要看使用者的目的了。

今年初Pentax首次以「FA」推出了復刻版的HD FA35mm/f2,為何新鏡沒有掛上「DFA」呢? 筆者猜測,DA是專為APS-C而設計(Crop等效1.5x的視角),FA是供135底片機或全幅FF數位機身使用,DFA則是設計兩者兼顧,這顆HD FA35mm/f2正是鎖定K-1系列FF專用,以35mm廣角為訴求的街拍鏡頭。
border=

Pentax著名光學設計師泉水隆之先生繼超廣角變焦鏡FA20-35mm/f4 AL之後,在1999年接著設計了輕巧的FA35mm準廣角定焦鏡,雖擁有f/2的大光圈,卻只有195克,原因是使用了AL (aspherical lens)非球面鏡片與ghostless無鬼影镀膜技術(註:首次使用ghostless鍍膜的是1997年的大公主FA43mm/f1.9 LE),後來泉水隆之先生更開發了傳奇的FA*200mm/f4 macro ED,目前在日雅仍是可遇而不可求的銘鏡。FA35的優異性能則被暱稱為「隱星」(Hidden Star-series Lens),究竟實力如何?

街拍神器再進化-Ricoh GR III 實拍測試

Ricoh GR市場定位的獨特性,由全世界GR fans的擁護程度可見一斑。1996年「GR1」初登場,特別標註「GR Lens」,底片機的核心是鏡頭,究竟有何不同?從Ricoh曾為Leica L39接環限量製作的兩款RF鏡頭(28mm/F2.8與21mm/F3.5)可一窺當時火紅的程度,同時Pentax也曾為Leica特別製作了2000支smc L-43mm/F1.9,還標註Special,這些精品級的鏡頭直到現在仍然奇貨可居,GR1就是搭載同樣高規格的GR Lens,4群7枚的光學設計,內含兩片特殊研磨的非球面鏡片與MC多層鍍膜技術,加上機身完善的曝光控制系統,成為與眾不同的專業隨身機。在GR系列中僅有「GR21」使用21mm/F3.5的鏡頭,其他各代都沿用28mm的GR Lens,成為75度角街拍利器。2005年的數位潮流,將「GRD」換上1/1.7吋CCD,仍以等效28mm繼續受到用家青睞,2013年的「GR」更塞進APS-C的CMOS,從此擁有DSLR的畫質,最新推出的「GR III」已是GR家族的第十二代機種。

畫質與功能雖然隨著潮流而持續進化,但是設計理念未曾改變,GR就是要讓你隨身攜帶,而且是能輕鬆放進口袋的pocket camera,另一個重要元素則是「低調」,這回連鏡頭參數的紅色GR字體都改為灰色,絕不吸引路人目光,街拍不是偷拍,是在不打擾被攝者的情況下迅速完成拍照動作;請想像一個場景,你默默在2秒鐘內從褲子口袋拿出GRIII同時完成開機,過2秒鐘直覺構圖按下快門,再花2秒鐘關機放回口袋收工,歡迎加入「Snapshot 6秒俱樂部」。

下圖有兩台相機,一台是我最輕便的DSLR一機一鏡組合:Pentax K-3 + DA21mm Limited Silver,右下角這部低調的GR呢,相對於文青風格的方框銀鏡是否失去存在感?這就是全新的Ricoh GR III,事實上,這兩台都是APS-C 24MP感光元件,同樣擁有三軸SR防手震系統、DRII超音波除塵,但是K-3的800克,加上DA21也有950克,而GRIII卻只有257克。如果畫質表現相當,平常你會帶哪一台出門?

border=

Pentax K-1 + smc DA 40mm f/2.8 LE 全片幅FF模式實拍

DA40mm LE裝在Pentax K-1上以FF全片幅模式拍攝並無暗角,但可明顯看見4個邊角的畫質不佳,呈現嚴重類似散景的模糊,不可諱言DA40 LE原本就是為APS-C所設計的鏡頭,問題是如果裝在K-1,上你會因此而使用crop mode,讓視角回到尷尬的60mm嗎?

事實上如以K-1搭配這支餅乾鏡,原始40mm的FF視角非常適合作為街拍使用,自動對焦快速,和機身相比幾乎無重量,加上圓滑的專屬遮光罩,可以不用鏡頭蓋,隨時從包包取出拍照,全開光圈就是可用光圈,成像富有立體感,身為Pentax用家,應該知道如何構圖避開邊角的缺點吧,可別讓這支經典的餅乾鏡常駐防潮箱喔~
border=

Pentax K-1 + smc FA★85mm f/1.4

85mm/f1.4是各家人像鏡皇必爭之地,1992年Pentax推出Z-1機皇,在此銀鹽的黃金年代, 當然要順勢推出自動對焦的新款星鏡:FA★85mm/1.4,以取代手動對焦的A★85mm f/1.4, 比較前後兩顆星八五(暱稱星巴舞)的成像,我認爲A鏡綠星的立體感與通透感仍然勝出, FA★85mm採7群8枚結構,比A★85mm多了一片,前鏡仍是兩片大型的高屈折低分散鏡以確保成像品質.
遲到的Pentax K-1終於讓星巴舞回到了底片時代的最佳人像視角,雖使用機身馬達螺絲對焦, 合焦卻非常迅速,遮光罩像個大杯子,前緣包覆整圈橡膠,除了遮光效果也具備良好的保護作用. Pentax星鏡與LE鏡不同,星鏡無疑是工作鏡,光圈全開就是可用光圈,f2.8就有海膽星芒,
這趟金秋俄羅斯之旅,決定以Pentax K-1全程搭配FA★85mm擔任主力,只用定焦會不會太冒險? 經過10天的朝夕相處,雖然晴雨變化劇烈,更能深刻體會它的收放自如,各級光圈皆有迷人之處, 誰說人像鏡不適合拍風景?...
border=

Pentax K-1 Mark II + FA 31mm f/1.8 之銀黑小公主雙姝對決

使用Pentax K-1轉眼就快滿2年了,為了讓防潮箱裡的老鏡解放視角重見天日,K-1已是日常隨拍與出國旅遊必備,曾經走訪北印金三角搭配FA★200mm/f2.8和FA24-90mm,去青森與函館全程以FA★28-70mm/f2.8拍攝,在莫斯科和聖彼得堡用FA★85mm/f1.4獨撐大局,今年過年則是帶了FA20mm/f2.8和FA三公主去倫敦. 整體而言,Pentax K-1就是一台無論低溫下雨都能讓人安心拍照的可靠機身.如彩盒上所寫的promise: Wish to be a companion to form important moments in your life.
算算時間,K-1也該推出小改款了,有幸試用熱滾滾的K-1 Mark II,一起來看看究竟有何差別吧!


Pentax K-1 + Tamron SP 500mm f/8 (Model 55BB)

Tamron 55BB和第一代55B的外觀主要差別是拿掉了角架環,是否表示更適合手持拍攝不得而知,但是我的確是不愛帶三腳架出門的懶人,這顆f8定光圈反射鏡也就成了名符其實的晴天鏡,趁著難得的好天氣曬曬老鏡,裝在Pentax K-1上回復500mm的正常視角,加上4級防手震,在機身輸入焦距之後即可拍攝,因為恆定光圈,連以往K鏡要先按小綠鍵縮光圈的動作都省了,接下來只剩手動對焦的眼力,55BB的對焦環阻尼很Q,行程超長,其實對焦沒那麼困難,雖可在LV實時顯示下放大檢視輔助對焦,但手持500mm放大後在螢幕上的焦點搖晃劇烈,還不如直接用觀景窗對焦比較快速順手,無奈老眼昏花,對到焦就是賺到,沒對到就當是意境吧.鏡身595g,鏡長91.5mm,裝在K-1上配重剛好,最近對焦距離1.7m,放大率雖達1:3,但距離越近對焦難度也會越高,反射鏡獨特的甜甜圈散景雖不如正常長焦鏡圓潤,偶爾玩玩還是新鮮感十足~




Pentax K-1 + smc FA 43mm f/1.9 Limited 解放大公主

10年來,Pentax當家經典的FA43大公主在APS-C數位機身上只能承受被裁切的命運,等同65mm的視角,在使用上的確有要近不夠近、要遠不夠遠的尷尬,原本43mm等同135底片片幅(24mm*36mm)的對角線長度,是名符其實的135萬用標頭,直到K-1的推出,終於讓大公主實現解放之願望,且在K-1上仍然支援像差校正輔助,包含失真校正/周邊光量校正/橫向色差校正/繞射補正,全開光圈f1.9就是可用光圈.




Pentax K-1 + smc A 50mm f/1.2 Special

Pentax K-1的推出,讓P家鐵粉鬆了一口氣,手上的老鏡都蓄勢待發等著上陣,接下來將會開始整理近期的使用心得,開啟K-1的MF對焦輔助,在LV實時顯示下加上放大檢視,使得大光圈MF鏡頭的對焦不再困難,反而可以先完成主題對焦後再專心構圖,A50 f1.2 Special的對焦環阻尼超Q,那是用慣AF鏡頭的忙碌現代人難以想像的慢活樂趣,在全開光圈下,色散明顯是必然,但光圈縮到f2.8就很銳利,以下照片還是刻意用f1.2拍攝,就看看散景的表現吧.


日本原廠 PENTAX K-1 PREMIUM BOX

期待已久,Pentax日本原廠特別送給日本Fans預訂Pentax K-1的預購禮"PENTAX K-1 PREMIUM BOX"終於搭機抵達台灣,盒子裡面有什麼好料呢?...
border=

從入手Z-1到Pentax K-1相隔25年.Pentax數位全幅美夢成真



1992年,資訊仍處於不知網路為何物的封閉環境,只能口耳相傳,從攝影雜誌的推薦中尋找答案,曾在Canon EOS5的眼控對焦和Pentax Z-1的HyP+PZ酷炫功能之間二選一,適逢Z-1榮獲1992年日本相機大賞(CJPC Camera Grand Prix)的加持,最後決定在博漢區購入Z-1,從此與P家結下不解之緣.

Pentax K-1實拍測試.HD DFA 24-70mm f/2.8 PK FA★雙星

Pentax K-1正式推出,底片機時代的老鏡從此解除封印,當全新的DFA 24-70mm/f2.8遇見兩支銀星銘鏡,是否能以一擋二呢?


好久不見的FF視角.Pentax K-1向FA★鏡群說聲Welcome Back!

曾幾何時,防潮箱中被APS-C封印的銘鏡出勤率越來越低,帶著小公主變成標準鏡,星巴舞杯子變成小望遠,雖然每年都能聽聞日本Pentax並未放棄開發FF的制式回答,卻總是在愚人節的失望中度過,2016年春天,Pentax不再是放羊的孩子,端出的這盤牛肉令全世界P家粉絲士氣大振,如同K-Mount 40年來支援老鏡的堅持,K-1的鏡頭像差校正也支援FA銘鏡群,包含失真校正/周邊光量校正/橫向色差校正/繞射補正,終於可以向防潮箱中的老朋友們大聲說"Welcome Back!"

第一波測試就從FA銀鏡開始...

Pentax K-1 + smc FA 20mm f/2.8

APS-C的感光元件面積只占FF的43%,意思是全片幅鏡頭成像在APS-C機身上只使用了43%的中央部分,對於鏡頭的焦段而言,廣角鏡頭被FF解放的視角遠大於望遠鏡頭,舉例而言,20mm鏡頭的視角為94度,以APS-C裁切後的等效焦距為30mm,視角剩下72度,相差22度,但是另一支200mm鏡頭的視角為12度,以APS-C裁切後的等效焦距為300mm,視角為8度,只差了4度,超廣角拍攝視角相對於眼睛的透視變形感受差異很大.


PENTAX 七寶燒五虎將 Limited Lens with Cloisonne

七寶燒是日本政府認定的198種傳統工藝之一,
在中國名為景泰藍(Cloisonne),西方稱為琺瑯,
在金,銀或青銅等金屬的表面上,施上一層具有玻璃質的色釉,歷經800度高溫淬鍊而成.

Pentax匠心獨具,
將綠色的七寶燒鑲嵌在鏡頭上,
就像是武士身上配戴的玉珮,
讓鏡頭成為一件藝術品,
令人目眩神迷...

border=

PENTAX LX GOLD 50mm f/1.2 Special

好酒沉甕底,因為這台相機只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...

border=

smc PENTAX A 50mm f/1.2 Special

在Pentax的所有鏡頭中,在鏡身標示"Special"的鏡頭只有2款,本文的A 50mm/f1.2 Special,是2000年時搭配LX2000經典機身的套裝組合,全世界只有1000套(支).另外一款是特別製作給Leica使用的L 43mm/f1.9.

至於怎麼會有A 50mm/f1.2 Special單獨流入二手市場呢,想必是LX2000機身故障,更增加本鏡的稀有性與收藏價值,在鏡身鑲有一顆日本七寶燒陶瓷材質的finger point,顯現獨特光澤.在FA31mm/f1.8小公主與 FA77mm/f1.8二公主鏡身上也能找到.重點是,感謝PFC的13爺割愛這顆新同品,圓了我七寶燒五虎將的夢.

border=

smc PENTAX-L 43mm f/1.9 Special

這是Pentax特別製作給Leica RF測距連動相機使用的L 43mm/f1.9 Special,內藏伸縮式遮光罩,另附專用view finder,內建視度調整,以框線標示43mm及50mm,全球僅限量生產2000支(銀色800支,黑色1200支),當時定價日幣15萬,其光學結構與FA43mm f/1.9 Limited相同,可見當時大公主火紅的程度.

再次看到Pentax的造鏡工藝,整個外觀只有一個"雅"字可以形容,如果能搭配Leica機身真是絕配,可惜我還無從體會,市面上已有L39接環可接上EVIL機種如M4/3以及NEX,未來P家也可能會出EVIL,現在先將這支小巧的鏡頭裝在Sony的NEX-5n上測試,感覺還蠻適合的,希望Kipon趕快出銀色接環以搭配銀鏡,在此不得不大力稱讚NEX的峰值對焦功能,手動對焦竟然如此精準便利,這顆銘鏡沉睡在防潮箱多年,終於可以重見天日了~

border=

border=

smc PENTAX F 50mm f/1.4

以下3篇的鏡頭是Photodo MTF測評中,Pentax最高分的鏡頭,同為4.6分,先來看看這支小巧的紅字標頭,MTF(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)硬是比FA50mm/f1.4標頭的4.2分高出0.4分,光學結構完全相同為何解像力與通透度更好,一說是光學玻璃用料的差異性,因為含鉛,所以有毒! 請小心服用,到現在二手價仍居高不下~

點擊此處參閱 Pentax K-1 + smc F 50mm f/1.4 全片幅實拍

border=

smc PENTAX F 50mm f/2.8 Macro

雖說微距無弱旅,但F微距鏡用料紮實,評價總是高出FA鏡一截,F50微與F百微都是P家必收銘鏡,金屬的鏡身容易刮傷,此鏡生產的年份是1988~1990,要找到品相好的二手鏡並不容易~

border=

smc PENTAX A★85mm f/1.4

A85mm/f1.4與A135mm/f1.8同時於1984年推出,都有FREE設計,可說是A鏡的兩顆傳奇鏡頭,由於生產量少,在日雅出現機率甚低,使這支星芭舞身價往往超越同樣絕版的FA★85mm/f1.4,加上原廠SMC保護鏡與金屬遮光罩,也算的上是個大傢伙,銳利度與發色立體感沒話講,名不虛傳,看圖吧~

border=

smc PENTAX FA★24mm f/2 AL [IF]

FA★24mm/f2是FA銀星中最平易近人的一顆,在2004年停產以前博漢區曾經只要12K就能帶走,現在品相好的二手身價卻在20K左右,此鏡在底片機上評價很高,用在數位機身的成像則有褒有貶,基本上中央銳利但邊緣較普通,我覺得星鏡的濃郁色調仍然很討喜,蓮花遮光罩在正裝與反裝時旋入方向不同,要先適應一下.

border=

smc PENTAX FA★85mm f/1.4 [IF]

感覺Pentax的FA/DA★星鏡與FA/DA Limited鏡在定位上是完全不同的,FA/DA★星鏡適合當作工作鏡,擁有堅固的金屬鏡身(雖然FA★的銀漆容易刮花),大多為IF內對焦,自動對焦快速.至於FA/DA Limited鏡身則為小巧的鋁合金鍛造,質感很好但容易損傷,無IF,適合閒暇慢拍,品味收藏.

FA★85mm/f1.4是P家的人像鏡皇,散景如奶油般化開,前玉使用2枚高屈折率低分散鏡片,搭配超大型碗公遮光罩極為搶眼,2004年停產後的二手交易價格反而高於停產前的新品,新同美品更是可遇而不可求,2009年遊九州,在福岡天神的カメラのキタムラ看到這支盒套齊全的美品,試拍後就無法割捨而帶回台灣,遇見奢華的幸福.

border=

smc PENTAX FA★200mm f/2.8 ED [IF]

FA★200mm/f2.8是我購入的第一顆星鏡,還記得初次使用時的感動,原來望遠鏡頭在大光圈時的畫質也能如此銳利,色澤飽滿,重量只有785g,鏡長13.4cm,握持鏡頭時,左手自然呈現45度角支撐,非常適合手持拍攝,難怪沒有腳架環設計.最近對焦距離120cm,對焦快速確實,可輕鬆帶出門拍照.

在2008年Pentax復刻了一支DA★200mm/f2.8,光學結構完全相同,另加上SDM超音波對焦與防水功能,但我還是喜歡FA★的質感,2010年在日雅找到一支品相更好的,順利汰舊換新.

這支鏡頭還有一個特殊之處,可接高階之Rear Converter-A 2X-L,變成400mm/f5.6的手動對焦鏡,當然不能與FA★400mm/f5.6相提並論啦,但最近對焦距離仍維持1.2m不變,放大率為0.4x,拍攝結果將另外分享~

border=

smc PENTAX FA★28-70mm f/2.8 AL

2006年日本旅遊時,逛到池袋東口的一家Nikon商會,意外發現這支品相如新的鏡頭,滿頭白髮的老闆還拿出Z-5機身來測試Power Zoom功能,我立即拿出信用卡投降了.

FA★28-70mm/f2.8重量為800g,11群14枚鏡片結構,前玉為高屈折率低分散鏡片,接著是大口徑複合非球面鏡,靠近後玉還有兩片異常低分散鏡片,但並無IF內對焦,甚至對焦時前鏡筒還會跟著轉動,難以使用CPL,是一個明顯缺點.還好有一個超大遮光罩(與FA★80-200mm/f2.8相同共用)安裝在鏡身,前鏡筒的伸縮都被隱藏包覆在內,可讓人安心使用,在底片機上解像力優異,但在數位機身的評價就很兩極,測試後發現這支鏡頭全開光圈在高反差場景下完全不會出現紫邊,倒是一個異數,雖然塊頭不小,我還是時常帶出國拍攝,在K20D等支援KAF2接環的機身皆可使用PZ電動變焦,關機時還會自動將前鏡筒縮至最短位置,但其他AZ自動變焦功能僅可在Z系列底片機身使用,f2.8大光圈立體感十足,發色濃郁,幾乎無需後製~

border=

smc PENTAX FA★80-200mm f/2.8 ED [IF]

因為華視晨間新聞專訪天天原野綠blog中,出現一張13爺家裡用4支鏡頭當作桌腳,四個人圍著打麻將的經典畫面,此後這支鏡頭被暱稱為"桌腳".

這是我所有鏡頭中最重的一支,達1,650g,可想而知很少帶出使用,鏡身左側有Power Zoom功能按鈕與PZ/AZ開關,必須搭配Z系列底片機身否則AZ自動程式變焦的獨門武功全廢,所以迄今我還留著Z-1,當年Pentax真是突發奇想,搭配Power Zoom變焦鏡頭附加三個功能,使攝影變得更"好玩",但PZ馬達卻使鏡頭更沉重,簡述如下:
(1)記憶焦段:例如設定記憶為100mm,在其他焦段使用後,按紐就可隨時自動回到100mm,可記憶兩段,讓變焦鏡隨時變成你想要的定焦鏡.
(2)被攝目標size(放大率)鎖定:例如在80mm自動對焦設定拍攝半身照,相機將會記憶此時畫面的攝影倍率.當被攝目標移動至較遠距離時,再次對焦時相機將自動變焦至150mm,以保持畫面中之半身照面積size.
(3)2秒以上快門釋放期間可設定由遠到近或由近到遠自動變焦,以達成放射狀之畫面特效.
看完應該會覺得這些AZ功能都很雞肋吧,所以接下來的MZ系列機身就全面取消了這些功能.
無庸置疑的是這顆星鏡品質,IF對焦速度快,內有4枚ED鏡片,全焦段開放光圈都很銳利,當然售價也反映在成本上.

border=

smc PENTAX DA★300mm f/4 ED [IF]

2008年Pentax推出這支全新設計數位專用的DA星鏡,在底片機上也可使用,不但超越前代F★300mm/FA★300mm的開放光圈F4.5,一舉提升為F4,濾鏡口徑也由67mm增加為77mm,最近對焦距離更由2m提升為1.4m,放大率已達0.24X,再加上SDM馬達與防塵防水滴,全時手動對焦設計,重量略增為1,070g.在數位機身上已相當於全幅的460mm視角,搭配機身防手震仍可手持拍攝,畫質亦超越前代水準.

DA★的外型較FA銀★低調許多,更適合當作工作鏡,我在2009年初Amazon促銷時即以USD929.99購得新品,應該很令人稱羨吧~

border=